斯琴高娃站在《骆驼祥子》的片场,叉着腰,瞪着眼,把虎妞的泼辣劲儿演得活灵活现通盈证券,观众看得忘了眨眼。1982年,这个角色让她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,片子播出后,街上的人都喊她“虎妞”。她不仅拿了一堆奖,连“国家一级演员”的称号也稳稳拿到手。
那时候的斯琴高娃,简直就是国产影视圈的招牌。演《大宅门》的二奶奶,威严又聪明,演普通妈妈,琐碎却真实,每个角色都像从生活里走出来的。连刘晓庆都说,她天生就是吃演员这碗饭的,演啥像啥,观众看了就服。
可谁能想到,这么风光的她,私底下却吃了不少苦。18岁那年,她在内蒙古歌舞团认识了导演孙天相。年轻不懂事,又缺爹妈疼,她被几句好话哄得晕乎乎就结了婚。结果婚后才发现,孙天相脾气火爆,工作不顺就拿她撒气,喝醉了酒就动手,她忍了8年,身上全是伤,才在1976年离了婚。
离婚后,她一门心思扑在事业上,慢慢从歌舞团跳舞的女孩变成了演员。转型期间,她遇到了第二任丈夫敖醒晨。这人一开始对她好得不行,让她以为终于熬出头了。可她名气越大,敖醒晨越不高兴,嫌她接戏太多,要求她在家带孩子做饭,甚至因为她拿奖比他多就摔东西。1983年,《骆驼祥子》让她红透半边天,也让这段婚姻彻底崩了。
两段婚姻的失败,让斯琴高娃对爱情死心了。她觉得自己这辈子大概就这样了,直到1985年遇见陈亮声。这位瑞士籍华人音乐家在一本挂历上看到她的照片,愣是看呆了,托人牵线认识她。她一开始觉得自己高攀不上,又怕再受伤,可陈亮声的真心让她慢慢放下了防备。
通盈证券
有一次她拍戏受伤住院,陈亮声直接飞到国内守在她床边。她拍夜戏,他就裹着大衣在片场外等,手里攥着一束她爱的小雏菊。1986年,两人结了婚,为了和他一起在瑞士生活,她选择了加入瑞士国籍。这决定让她失去了中国国籍,也丢了“国家一级演员”的头衔。
很多人不理解,她为啥要放弃这么重要的荣誉。她从没公开抱怨过,只是多年后淡淡说了句:“选了路,就得走下去。”即便没了头衔,她对演戏的认真一点没变。在瑞士的几十年,她年年回国拍戏,从《康熙王朝》到《大宅门》,每一个角色都让人看得心里发烫。
陈亮声是她最大的依靠。他支持她拍戏,帮她挑剧本,累了就给她弹钢琴,俩人往返于瑞士和中国,日子过得踏实又温馨。这份感情,成了她36年的港湾。可2022年,陈亮声因病去世,她的世界像是塌了一半。
那年深秋,她带着丈夫的遗像回了国。回到北京,她头发白了大半,走路得拄拐,助理说她常半夜对着照片发呆。可一接到剧组电话,她就像换了个人。有一场戏,她演一个送孙子上学的奶奶,眼神里的牵挂让年轻演员都看哭了,那哪是演,分明是她对儿女的真心。
如今70多岁的她,还在坚持拍戏。她说,只要还能站着,就不会退休。没事的时候,她爱去北京的老胡同,拄着拐杖坐在石墩上,看孩子跑来跑去,听大爷大妈聊家常。她的社交账号上,偶尔会发些老照片,有18岁在歌舞团跳舞的她,扎着麻花辫笑得灿烂,也有和陈亮声在瑞士湖边的合影,俩人像普通情侣一样肩并肩。
她最爱发一张小时候的照片,坐在爸爸的摩托车上,风吹着脸,笑得没心没肺。她写了一句:“那时候风是暖的,天是蓝的。”从巅峰到低谷,从甜到苦,她都尝遍了。现在的斯琴高娃,不是那个光芒四射的影后,也不是争议里的外籍演员,就是一个爱演戏、念着丈夫、守着故土的老太太。
拍戏是她的命根子。每次站在镜头前,她就像回到了家。2023年,她接了一部小成本电影,演一个卖菜的阿姨,片酬不高,角色也不起眼,可她演得比谁都认真。导演说,她在片场从不摆架子,拍完还请大家吃烤串,聊着聊着就笑出了眼泪。
她的儿子孙铁在内蒙古,女儿孙丹在北京。她常说,孩子是她的根,祖国也是她的根。回国后,她推了好几部外国戏约,理由很简单:“我演了一辈子中国人的故事,还是想演下去。”这话说得朴实,却让人听着心里热乎。
斯琴高娃的故事,就像她演的那些角色,带着烟火气,透着韧劲。她从18岁的小姑娘,熬过家暴,熬过离婚,熬过丧夫,最终活成了自己。她的坚持,让人想起老话:生活再难,也得咬牙往前走。
现在,她还在片场忙碌,偶尔在胡同里发呆,回忆着和陈亮声的日子。她不爱说大道理,但她的选择告诉大家:人这一辈子,选自己爱的路通盈证券,哪怕摔跟头,也得爬起来继续走。你说,她这辈子值不值?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。
悦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